爱国情 奋斗者 | 石碣对口帮扶惠来扶贫队领队何齐英:一个胡萝卜脱贫一个村
沙巴体育外围app:时间网 2019-07-11 09:23:58

■一个胡萝卜脱贫一个村    受访者供图

从热闹的揭阳市区出发,100公里之外的惠来县靖海镇三面环山,二水绕城,造就独特的粤东古邑风光。在交通不便的屏障下,后湖村并不起眼,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。为了帮助后湖村脱贫,2016年4月起,石碣扶贫队进驻这里,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,他们让这个看得见山与海,却穷困潦倒的小山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特有路径。

破解产业发展难题,扶植能长效运作的特色产业。石碣镇扶贫队在后湖村经历了一番“开荒”,在荒坡沙地上种植高产农作物。可是在其他人看来,似乎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。然而,在领队何齐英的带领下,后湖村解决了这一现实难题,一根胡萝卜带动了一个村的脱贫,荒土沙地种出了优质农产品。

近日,我市表彰了“百名优秀共产党员”,何齐英位列其中。在此之前,他荣获过省“2016—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”。通过他的扶贫足迹,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一名共产党员践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诺言。

荒地里种出优质农产品

后湖村是一个典型的沿海贫困村,村里交通、资源短缺问题突出,海边土壤多是盐碱土壤或以荒坡沙地为主,能种农作物的耕地极少。曾经,这里的村民们因无法种植高产作物而懊恼,只能通过半渔半农的传统习作模式艰难过活。久而久之,后湖村荒地越来越多,更无任何主导产业,过着靠海吃饭的日子。

何齐英是石碣应急管理分局(原安监分局)副局长,2016年4月,他主动请缨赴扶贫一线,担任石碣扶贫工作队领队,并率队员进驻了后湖村。“当时来到这里,500多亩荒坡沙地空置,大部分是盐碱土壤,无人耕种。”何齐英深知,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在“荒地”上做好脱贫致富文章。

选准产业破难题。驻扎后湖村后,何齐英等与当地政府请来了农业专家把脉土地,并与村“两委”研究后确定统筹土地使用,变荒为宝。由于沙质土壤只适合种植根茎类作物,参考农业专家的意见后,决定通过改良、调配沙土比例,改善土壤酸碱度,把大面积的荒坡沙地合理利用起来。

何齐英意识到,统筹起来的土地足足有几百亩,单靠石碣镇有限的项目扶贫资金是难以维持下去的,没有产业基础的后湖村应当采用“引进来”的方式发展经济。为此,经过反复讨论,扶贫队和村委、当地政府引进了“广东菜篮子工程”中的龙头企业广东佳润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开展了胡萝卜种植项目。

2016年底,第一批100亩坡土被成功改良为七分沙三分土“试验田”,种下引进自日本的胡萝卜种子。种子发芽、生根……半年后,收获了第一批胡萝卜。何齐英说,有贫困户摘下一根新鲜胡萝卜尝了尝,鲜甜爽口,质脆美味,果然是上好的胡萝卜,“当初的顾虑瞬间消除,并一致同意利用贫困村闲置土地,发展胡萝卜种植产业。”

2017年起,石碣镇相继投入财政引导资金200万元,在龙头企业带动下,实行“公司+基地+村+贫困户”的经营模式,成功打造“一村一品”扶贫项目,结束了后湖村“无产业”的历史。

扶贫项目正在“造血”

夏天的后湖村胡萝卜基地,绿油油的叶如绿毯般铺满了地,水灵灵的胡萝卜惹人喜欢。就在本月初,胡萝卜基地迎来了一年的大丰收,在基地工作的55岁黄宝桃露出了丰收的喜悦。至今为止,不少村民及贫困户都不敢相信,胡萝卜基地这片“宝地”,曾是那片被唾弃的荒坡沙土……

“整个基地胡萝卜产量预计达3800吨。”何齐英介绍,该项目不仅有利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,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长短期就业。

黄宝桃有四个子女,早些年,因为家里贫穷,子女读书的学费压得她喘不过气。最可惜是小女儿,明明考上了本科,但家里却交不起学费,只好降级去读大专,如今学费还要靠助学资助。十几年前,丈夫也不幸患上甲亢,治疗断断续续,而且还要出海打鱼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2016年一次台风后,她的旧居被风刮倒,不得不举债建新房子。

何齐英告诉记者,像黄宝桃一样在胡萝卜基地打工的当地村民有8人,这些村民多数以捕鱼为生,收入十分不稳定。为更好地解决当地有劳动力贫困户就近就业,目前已设立4个“就业扶贫车间”,解决就近就业长短期岗位30个。

三年多来,何齐英的足迹遍布对口帮扶惠来县仙庵镇和靖海镇辖下的10个贫困村,最让他欣慰的是,对口帮扶的每个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以上,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10元,比2016年增长67%。(记者 袁健斌)

编辑:王良济